56小说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56小说网www.56wangpan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接着,韦氏又蹿掇中宗,把女儿安乐公主嫁给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。两家成了亲家,武三思出入皇宫更为方便了。宫中都知道他与韦氏与婉儿的关系,就瞒着皇上一个人。

起初,武三思一连好久没登门,太平公主也不觉得太奇怪,男人都是这个德性,总是又缠上谁了。后来听说他在宫中与婉儿幽会,虽有些吃醋,也还情有可原,他们到底也算老交情了。可是后来中宗不顾大臣们反对,硬要任命武三思为司空,太平公主这才发觉问题不那么简单,单单是婉儿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能耐。很自然,她想到韦氏。而当武三思之子武崇训要娶安乐公主为妻的消息传开后,太平公主把一切看清楚了。及至中宗允许在他的座旁挂上一块紫纱,后面安一张椅子,让韦氏皇后与他一起听政时,太平公主才觉得大事不妙,难道那段戏要重演?

事实上,一切都在重演。

当初,高宗还是太子时,武则天冒险顺从他,给他以欢乐;而中宗在流放时,韦氏给他以安慰,他才活了下来。虽然情况有些区别,但女人的付出都是一样。既有付出,当然就有讨还。

认真说,韦氏的付出要多得多。中宗是个胆小懦弱的人,许多事都靠韦氏给他撑腰。那时在流放地,每听说宫廷派人来,都以为是要杀他了,恐惧得要自杀。幸好韦氏劝道:“是祸是福,听天由命,何必这般惶恐?”他这才没有去寻短见。中宗非常感激韦氏,对她说:“将来如果我重登皇位,天下一半属于你。”

现在,她要向中宗要那一半江山了。中宗一诺千金,让她参与政事。在他看来,不就旁边多摆把椅子嘛。

朝廷大臣们震惊了,这不是第二个武则天吗?

张柬之、桓彦范、崔玄讳等辅助中宗登基的老臣纷纷上书:“牝鸡司晨,有害无利。”并提出削韦氏权柄,以安内外的建议。这时的中宗已完全为韦氏、婉儿、武三思所左右,先给那些提意见的大臣们封个空头衔的王位,打发他们到外地去做官。然后,一个个安了罪名赐死。

朝廷的权力中心朝韦氏方面转移;而且,又有聪明人说她有天子之命了,她自己也在野心勃勃地盘算着,什么时候把中宗挤下皇位。

无独有偶,中宗与韦氏有一女安乐公主,以母后无子为借口,闹着要立她为皇太女,还公开说祖母武则天可以当天子,我这个天子之女就不能当太子吗?中宗觉得女儿言之有理,竟有允许的意思。

太平公主见她母女如此明目张胆,朝中竟也没有多少人反对。大概这些年人们已习惯了女人统治,没有女人管着还过不得。如果这样,我比她母女哪些不如?为什么这现成的皇位要让她们白白拣去?

她后悔错过了好多次机会,比如“监国”那阵,又比如“神龙革命”刚成功那阵,大权在握,拿出母皇的手段,说不定早就君临天下了。可是现在也不迟,中宗皇上是个糊涂虫,很容易对付:相王李旦是个逍遥派,与世无争。除了他们,我是嫡传,只待积蓄力量,等待时机,到时候,振臂一呼,谁不响应?

太平公主决定行动了。

她采取的第一步是去上阳宫给则天大圣皇帝请安。

太平公主的玉辇在上阳宫门外停下。在女儿们的搀扶下,太平公主一行缓步朝母亲的寝殿走去。这中间要经过一个长廊,长廊的两旁种的四季花卉,边走边看。隔不远还有个小亭,里面石桌石凳,供走累了休息。每走到一个亭子,太平公主都要坐坐,她不是累,而是触景生情,坐在石凳上向女儿们讲她的童年,因为她的童年很多时光是在这里度过的。讲得津津有味,听得哈哈大笑。

“娘,原来您小时候跟我们一样调皮呀?”女儿们问。

“比你们更调皮。”

一路说说笑笑。两旁锄草修枝扫地的太监见公主过来,都跪下高呼:“给镇国太平公主请安。镇国太平公主千岁!千千岁!”

这些,她已听腻了,毫不在意。她沉醉在童年的美好回忆里。

陡然,眼前一亮,一个与众不同的身影,他跪着,两手高高抬起,手里捧着那块手形的板子。

一阵惊恐,一阵惶惑。他还在?算来,已有二十几年没看见过他了。虽然他勾着头,看不清他的脸,但他那平坦实在的背,他那粗壮有力的胳膊,他那大而细滑的手……她都没忘记。

走近了,已经走到他面前了。

“娘,这太监呈上来的是什么东西?”女儿们好奇地问。

太平公主没有回答,只是从那太监手上取过那手形板子,翻来覆去瞧了瞧,然后举着它,朝那太监头上轻轻敲了几下,放下便走了。几个女儿觉得很好玩,也学母亲那样,每个人都拿起那板子向那太监头上敲几下。一阵笃笃的响声伴着一串串笑声在长廊中骤起,又渐渐消散在四周的树丛里。

从敲那太监的头直到走进母亲的卧室,这长长一段路太平公主不知道是怎么走过来的,她也说不出心头是个什么味道,羞怯,惭愧,悔恨,怀念,厌恶……好像样样都有一点。

“还我张昌宗!”刚进门,武则天就认出来的是太平公主。没等她问安,便怒气冲冲地向她呐喊。

太平公主带着女儿们给则天大圣皇帝请安之后,支女儿们走开,她要单独跟母亲谈谈。

“还我张昌宗!”武则天重复着。

要是以往,太平公主就把话给岔开了。而今天,她却接下去问道:“母皇,像张昌宗那种小人,您怎么对他那么难忘?”

“一个女人当皇帝,没有几个心腹男人行吗?你看,满朝文武,哪个不是想从我身上得到好处?可是他们一旦发现在我身上得不到新的好处时,就背叛我;但是张昌宗、张易之,他们陪我多年,把整个少年风流都给了我这个老太婆,直到最后,他们也没有背叛。人们都说他们给了我情欲享受,还有什么房中术,采补术之类,这不假,我喜欢;不过我更看重的是他们对我的忠诚……”

太平公主十分佩服母亲的头脑清醒,她需要母亲在清醒时对她多说些话。

“可是母皇,你究竟没有保护住他们……”太平公主又出了个挑逗性的题目。

要是平日,她在皇位上时,绝不会接着这个话茬说下去的。可现在,人更老了,话更多了,加之在这冷清的宫里,说话的人很少。有了女儿太平公主在,话匣子一打开便收不住,什么都想说。

“现在想来,朕最大的失策是不该废唐兴周。一个女人能当皇帝已经不易,还要另立新朝,岂不树下更多敌人。要是我不改国号为周,还是用唐朝名号,说不定现在我还在那龙椅上坐着哩,谁想动也动不了……”

听了这话,太平公主不光是佩服母亲的清醒了,她更佩服她的政治意识。而这对她很重要,她正在想将来改个什么朝代的主意顿时打消了。

“太平,你过来,靠近我。你看你方额广颐,长得多像我;你的聪明,也像我,但我希望你的野心不要像我。人无欲则退,欲过则危。李斯显赫一时,后来斩于市曹时方叹做个贩夫走卒而不得。为娘较李斯,又不知显赫多少,而今虽没有落得他那样下场,但宫墙内外有御林军把守,我出不去,别人进不来。白天孤独而坐,夜晚拥衾而眠,找个讲话的人都没有。要是一般百姓家,像我这把年纪,儿孙绕膝,天伦之乐,成天奶奶婆婆叫个不停,那该有多热和、多风光……”

知足常乐,这是年老人常劝下辈人的话,太平公主听了不以为然。您老人家六十六岁还登基,现在八十多了还留恋那宝座,我才四十多岁,风华正茂的年纪,不干番惊天地的事来,不把人生吃得更透,嚼得更香,不枉自来人生一遭吗?不有负于您老人家生养疼爱我一场吗?这些,当然都是太平公主的心里话,没敢讲出来。

看看天色不早,太平公主准备告辞,便问道:“母皇,你还差什么吗?”

听口气女儿要走,武则天有些难受。她没有回答,只摇摇头。

太平公主看她卧室四壁空空,连一幅画都没有挂,就问道:“下次我来,给您带幅吴道子画的弥勒佛像,挂在这墙上好吗?”

一提起神像,武则天又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:“我成也在它,败也在它……”

“怎么说?”太平公主感到奇怪,急着问。

“你听我说。”武则天挥挥手,示意不要打断她,“过去我信神、佛、道,什么都信。我一信,大家都信,说我是什么菩萨转世,我也真的相信自己是什么神仙下凡了,闹了不少笑话。后来我才悟出,这神,只能让人家信,你自己千万不能信。古话说:国将兴,听于人;国将亡,听于神。此话千真万确。所以现在,我什么都不信了,就让那墙空着吧……”

当太平公主带着女儿告别母亲时,她觉得实在不虚此行。以往几次那种敷衍搪塞例行公事的感觉一点也没有了。

除了太平公主,一心想去坐中宗那张龙椅,而且比她更有资格的是太子重俊。他是中宗的亲儿子,但非韦氏所生,所以在宫中倍受冷落。他怪他父亲太懦弱无能,对宫中一派乌烟瘴气熟视无睹,常有不满情绪流露出来。韦氏、安乐公主、武三思、上官婉儿,都把他当作眼中钉。

太子重俊眼看他们抱成一团,把个官廷搞得秽气冲天,心中好不难受。

那韦氏皇后与武三思勾勾扯扯,竟毫不避人,中宗视而不见。两个人掷骰子眉来眼去动手动脚,中宗还帮他们点筹码;韦氏与光禄卿杨均、中书令宗楚客,甚至与一个叫慧苑的和尚都明来暗去,发生了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,闹出许多花里胡哨的桃色新闻,宫廷上下传遍了,中宗却不知。不过据宫里人说,中宗每次去韦氏住处,老远就咳嗽,让该回避的人回避,免得碰上了尴尬。还有那个安乐公主,也是个不安分的主儿.与才从番邦回来的小叔子武延秀打得火热,气得夫君武崇训要自杀。

贪得无厌地搜刮民财也是他们的特长,其中卖官的收入最为可观,一个五品官要一千两银子,按品论价,公开拍卖,一时间衙门人满为患。十羊九牧,官多民少。老百姓把这种不经过考试用钱买来的官称“斜封官”。他们还利用“老母节”把全国成千上万“斜封官”召集到京城,由皇上亲自颁发任命书。以示郑重。“斜封官”们一睹龙颜后手捧任命书叩头谢恩。卖官封爵成了批量成交的无本买卖。武三思等则乘机广揽心腹,培植亲信,一批奸佞之徒如杨再思、周利用、宗楚客、纪处纳、宋之问等等都成了他的羽翼和爪牙。

可叹的是中宗皇上对他们言听计从,有求必应。爱女安乐公主要修定昆池,张口就要上千亩土地,皇上立批同意,害得百户农民流离失所……

“姑妈,还是请你出面去劝劝父皇吧!”太子重俊向太平公主哭诉着,恳求着。

“好侄儿,你一片苦心我知道,我去劝告皇兄陛下就是了。”

太平公主嘴里这样讲,心里却是另外的想法。她始终相信自己打倒自己的这个理。她幸灾乐祸地作壁上观。

她也觉得作为皇妹,作壁上观心眼未免太坏。但有什么办法,他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,谁去救他谁倒霉,哪怕我是他的皇妹。

不久前才发生过两件事:

韦月将,一介书生,向皇上写信列举武三思种种罪行,请皇上查办治罪。皇上交御史台法办,御笔批的是将韦月将立即斩首。御史中承宋璟道:“外人对武三思也有议论,说他私通中宫,陛下应查究才对,不应滥杀无辜。”皇上不许,这宋璟的倔脾气上来了,竟当面抗议道:“要杀,先杀我!”皇上也是欺软怕硬,犟不过他,改判韦月将一百杖刑,流放岭南。但半道上就被武三思派人杀了。

王同皎,还是为中宗登基出过大力的驸马都尉,因背后议论了几句武三思与韦后私通的事,被无耻文人宋之问、宋之逊弟兄告了密,中宗皇上交“两脚狐”杨再思查办,严刑逼供,株连亲朋,最后杀了一批。而宋之问等却借此平步青云,当了朝散大夫。

韦月将、王同皎,他们只不过出于义愤,可是太平公主却还不止于此。那韦氏夺去了她的权势,夺去了她的情人,而且把手伸得长长的要夺取李唐江山,想把本应属于她的皇位抢走,她是绝对不能容忍的;但她容忍了,不仅容忍,还要退让,还要为他们捧场,让他们把路走到尽头。

可怜的是中宗皇兄,被韦氏、婉儿、武三思等玩于股掌还不知,还自鸣得意,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。他是劝不住的,病入膏肓,无药可医。就像一个要跳崖的人,你去拉他,说不定他先把你反搡下去。自作多情,反受其害,何苦!

那就让他自己毁掉自己吧!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

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+
大宋日月记

大宋日月记

明日
他做梦也不会想到,他会回到那个自小就崇拜的、名垂千古的大英雄的时代,在弥久尘封的昨日历史中,掀开波澜壮阔的明日篇章。有如历史汪洋中的一颗水滴,他溯流着童年的梦想:回到一个英雄驰骋的年代,去拯救英雄……【情节虚构,请勿模仿】
历史 连载 72万字
血染皇旗

血染皇旗

天天说鬼
遥望江山千色,梦回乱世齐营。三军纵横天下定,万马奔腾势破竹,皇旗四海荡。文如管仲再世,武似孙武重生。胸有妙计安天下,手握长戟乾坤平,威名九州闻。恰逢乱世,手握边军军权,为了百姓,为了权力,还是为了利益,吴岳该如何抉择?
历史 连载 34万字
蜡笔小新漫画

蜡笔小新漫画

清汤绵绵
新婚之夜,他一剑刺穿她的胸膛。她凄然一笑,这一剑,王爷可还满意? 宅院深深,她处心积虑的想要逃离他的身边,却被他折断翅膀,囚了身心。 被他一碗堕胎药强灌下去,她彻底心如死灰。绝情崖上,她白衣翻飞,纵身而跃,被风吹过的是,他撕心裂肺的呐喊……
历史 连载 5万字
前后灌满白浆护士

前后灌满白浆护士

风三十五
他们巡视在国家领土边缘,岁月静好的背后,是他们,一群年轻的士兵们在负重前行。  这里的故事无人知晓,他们的事迹永垂不朽,在这里,他们用青春,浇灌出国家的钢铁长城,他们用生命守卫着国家的安宁。  他们,永固国门!  已有军事精品完本《高危职业》,质量保证,放心入坑!  书友群651835345。V群,203976042,需要老书粉丝值5000,或者新书粉丝值2000
历史 连载 1万字
回到明朝当千户

回到明朝当千户

汉唐风月1
特种兵唐刀意外回到1937淞沪会战的四行仓库之战前夜,曾经的八百为了中国军人最后的尊严血战到底,那这一次因为有了唐刀的加入,又将会怎样?唐刀用自己的枪告诉侵略者,不退!大好江山如画,却狼烟处处,战士百战碧血洒尽,泪眼尽途,满是英雄冢!这,就是回答!
历史 连载 287万字
妖精住嘴

妖精住嘴

独之云
他原本不喜欢当兵,却阴差阳错的走向了部队,成为军中特种之王。 青春傲骨的他犹如脱缰的野马。他用生命在书写辉煌,他的刚强、坚韧、歌谣四方。 身上仅有的一条项链却是这战争的源头,随着一个个任务的惊辣、危险,揭开了什么样的迷雾? 他用精湛的医术帮助无数队友。 在一次次战斗中,他体会到了什么是友情,什么是爱情,什么是兄弟,什么是军人,什么才是军中之魂。 “兄弟们,来犯中华者,必诛之。”
历史 连载 1万字